曾看到过一句很实际的话:“认知水平不够,再努力也没有用;认知层次太低,再辛苦也是徒劳。”
终其一生,我们都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。
遵循二八定律:分清主次
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,许多人会感觉自己每天都在忙忙碌碌,可一天下来,又不知忙了些什么,就这样日复一日,逐渐进入了“瞎忙”的怪圈。
大多数人会以为,只要不停地做事,就能创造高效。殊不知,分不清楚事情主次的忙碌,只会降低自己的工作效率。
有网友分享了自己一天的生活。
早上6点钟起床准备跑步,结果跑到一半,想起来昨天还有半本书没读完。
回到家,书读了没几页,又想着早餐吃点什么。上班时,决心今天要把之前拖延的工作完成,结果刚忙了一会,就想起网购的商品发没发货。等再放下手机,又接到了新的工作任务。
一天下来,加班加点,结果什么都没做成,时间还觉得不够用。
经济学家帕累托说:“在任何一组东西中,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%,其余80%虽然占多数,却是次要的。”运用到生活中,要想行稳致远,就得集中注意力在20%的重点上,朝目标奔跑,才能拨开云雾见得月明。
“生活的智慧,在于逐渐澄清、滤除那些不重要的杂质,而保留最重要的部分。”
对待人和事,我们要看透本质,抓住重点。有所收获的忙绿,才有意义。
拒绝经验主义:不吃老本
《周易》有云:“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。”人处在困境,不应守着固有思维,懂得变通才是上上策。
有位英语教学博主分享自己的工作经历。大学毕业后,她通过自身努力进入企业,后来因公司经营不善,她进入了裁员的名单中,失去工作后,生活跌入低谷。
刚开始那段时间,她每晚焦虑,睡不着觉,也看不清未来的路。直至一天,她发现线上听课的人很多,找到了直播授课的风口,随后转换思维,下定决心建立一个自己的个人品牌。
起初,她的线下教学模式,难以适应线上直播。为此,她专心研究其他人线上课程的视频,学习他们的讲课方式,再结合自己的特点,来打造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。
由于她外表亲和,发音清晰,深入浅出地讲解,很快便有了固定的听众。
“只有打破固有思维,打开格局,事情才会有新的转变,如果只是站在原地旋转,那终究不会得到新的发展。”
吸取教训成就自我,本是好事。但若凡事都依赖于过往的经验,就会让自己陷入怪圈,无论努力多久,都无法找到出口。
生活的发展日新月异,倘若我们不及时更新自我,就会在不知不觉中,被时代的浪潮淘汰。
保持空杯心态,不断精进技能,才能拥有随时从头再来的底气。
懂得借力思维:博采众长
古人云:“好风凭借力,送我上青云。”掌握借力思维,遇事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明朝江南“首富”沈万三,曾以贩卖药材为生。
他想开店铺,但深知自己口才不好,便请来了能说会道的小舅子,帮忙张罗生意;知道自己算术也不好,又请来城南的陈秀才,帮忙算账;后来生意蒸蒸日上,知道自己忙不过来,便又聘请了不同专业的人员来管理。
在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之后,沈万三又借力于当时的市场氛围,做起了外贸。把贵重而稀缺的丝绸送出国门,将海外的东西带进中国,他也迅速成为当时的江南“第一豪富”。
闭门造车,自顾自行事,只能走窄路;反之,博采众长,借他人力量、思想,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。一方面,我们可以多结交贵人,学习他们的眼界和思考方式;另一方面,我们也可以借助大平台,去放大自己的个人影响力。
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有智慧的人,都懂得强强联合的道理。善于借他人之长,补自己之短,方能加速自我成长。
粥左罗说:“一个人的底层逻辑有多强大,那么,他的能力就有多强,成就就有多大。”
分清事情主次,确定好优先级,才能事半功倍;拒绝经验主义,学会举一反三,才能与时俱进;掌握借力思维,懂得扬长避短,才能突破限制。
【图文转自网络,侵权立删!】

暂无评论内容